9月3日下午,在西校区综合楼六楼会议室,我院召开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冠英、院长戎华刚、党总支副书记史伟、副院长冯秋季和10位学院培养的博士参加会议。戎华刚主持座谈会。
与会博士相继作了发言,分享了个人成长经历和读博期间生活学习情况,感谢学院的大力支持、关怀和周到服务。他们表示,学院为个人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和氛围。目前,学院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不辜负学院期望,努力工作和学习,争取为学院的发展添砖加瓦,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冠英在发言中,首先向刚刚学成归来的博士表示欢迎,向即将赴学的博士表示祝福,向在岗尽职尽责的博士表示感谢。其次,表示班子成员一定要多方位服务好高层次人才,让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三是希望马院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爬坡过坎,为学院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戎华刚向与会博士表示了祝福和感谢,他指出学院发展,一是要立足于自我培养,促进师资队伍良性发展。二是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把十四五规划写好、做好、做实,做细。三是持续大力支持学术发展,鼓励教师走出去再学习再教育。四是在师资队伍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五是全院上下一心,为学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博士发言节选:
刘红发言:博士,既是博学之士,更是拼搏之士,攻读博士学位是一次人生的历练,是系统的科研训练。毕业后还是要继续做科研,不能懈怠。
罗会宇发言:人与人相聚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相互接力、互相成就的过程。从王雪身上,我看到了初入职场年轻教师的努力和能力,一方面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另一方面在干着繁杂管理工作的同时还不耽误考取博士!还有刘红老师那种对细节的追求,培丽老师那种对于治学的严谨等等,让我很受震撼,也很受激励!那么优秀的前辈和同事们,都还在马不停蹄、笔不停耕,自己更不能停滞不前!
朱培丽发言:马院发展,关键在人。年富力强的博士在建设大马院、强马院的过程中,使命艰巨而光荣。深感自己和理想中的高层次人才还有一定距离,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挥洒汗水,勤勉坚韧,不负学院不负己。
李文强发言:非常感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教职工提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机会,使我得以如期完成学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积极探索,在导师精心指导下,扎扎实实梳理文献,撰写论文,毕业论文获得答辩专家组一致好评。博士毕业入职以来,积极申报各级课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先后立项结项厅级课题四项。
冯艳发言:音乐教育不仅是表情达意的美育形式, 也是立德树人的德育形式,还是修身健体的疗愈形式,在新时代环境下,“课程思政与音乐教学”“音乐与美德”“音乐与健康”等被广大学生关注,作为一名公共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上,扩大知识视野,与时代紧密结合,将这些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王雪发言: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座谈会,不仅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温度,也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我们年轻教师的重视与关怀。其次,在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马院给了我很多机会得到锻炼与提升,使我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进行一个蜕变,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的指导。最后,我十分珍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段美好时光,祝福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美好明天。
刘珍玉发言:从感谢、成绩和反思三个方面谈了自己读博的所思所想,对学校和学院大力支持自己外出读博表示感谢,并汇报了自己读博期间的科研成绩,对自己进行学术论文撰写的经验心得进行了总结,指出应该着重从论文选题、观点创新、注重时效性、提高理论深度等多方面进行论文质量提高。
张萍发言:非常感谢马院和学校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制定各项配套制度和政策,大力支持老师们进行能力和学历提升;三年的博士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深深体会到了学习的幸福和收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学以致用,将自己学到的本领更好地用到工作中。
李会芬发言:在中国政法大学脱产读博学习这几年,我特别感谢学校、学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关心、帮助和鼓励。如今,邻近毕业,我定会抓紧时间,潜心扎实地做好博士论文,争取早日顺利地完成学业,尽快回到马院温暖的大家庭,与大家一起开心工作,快乐育人。
闫岑发言:读博士深造当时是从马院出发的,期间领导们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关心身体状况、关心学业进展、开解心理压力,无微不至;毕业回来,由于学校机构调整、已经分属于不同的学院,但是几位老领导依然惦记着我们,内心特别感动。近几年,马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充分发挥着对新医大学生的思政引领作用。为母学院的蒸蒸日上感到由衷的自豪!祝愿马院日新月异、越来越好!我也将加倍努力,用学到的知识奉献岗位,不辜负学校的培养和领导们的期望。